《安德烈·謝尼埃》古董服裝秀:一針一線只為“真”
最后更新:2015-05-14 23:30:28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網北京5月13日電 (記者 高凱)國家大劇院、英國皇家歌劇院、舊金山歌劇院聯合制作的真實主義歌劇名作《安德烈·謝尼埃》13日在此間舉行專場古董服飾秀。
這一版本《安德烈·謝尼埃》的服裝由來自英國的歐洲服裝史專家、服裝設計師詹妮·蒂拉曼尼設計。詹妮·蒂拉曼尼本著真實還原的原則,在舞臺上重現了法國大革命時期社會各階層人物的服飾。5月13日,大劇院《安德烈·謝尼埃》古董服裝秀,歐洲服裝史專家、《安德烈·謝尼埃》服裝設計助理盧卡·考斯蒂里奧羅與媒體分享設計師創作理念,并通過對劇中安德烈·謝尼埃、瑪達萊娜、伯爵夫人、平民、貴族、密探等人物服裝的展示,直觀呈現了設計師在設計與制作過程中對于歷史服飾的準確還原。
意大利作曲家翁貝托·焦爾達諾歌劇《安德烈·謝尼埃》是真實主義歌劇領域的一部杰作,根據法國歷史上真實存在的詩人安德烈·謝尼埃生平事跡改編而成。雖然全劇以安德烈·謝尼埃與貴族小姐瑪達萊娜、革命者杰拉爾德的愛情為主線,但與此同時,又如同一幅寫實主義油畫,真實描摹了1789年大革命剛剛爆發時與1794年“雅各賓派”推行恐怖統治時的社會狀況,真實表現了那個時期貴族、平民、藝術家、商人、革命者、無套褲黨人、時髦女郎、花花公子等社會各階層人士的生活。為了充分體現這部歌劇的真實主義特質,擔任本版《安德烈·謝尼埃》服裝設計的詹妮·蒂拉曼尼在此前接受采訪時表示,“《安德烈·謝尼埃》的服裝并沒有所謂的‘設計’,而是對歷史的還原。所以,劇中不同階層的人物都會穿著在大革命時期,屬于他們這一階層的‘真實’服裝。而這一切都不可以‘弄虛作假’,且都要源自于歷史”。
詹妮·蒂拉曼尼雖曾擔任過大量歌劇、話劇作品的服裝設計,并憑借莎士比亞環球劇場《第十二夜》的服裝設計獲得“托尼獎”等獎項,但同時,她與擔綱本劇服裝設計助理的盧卡·考斯蒂里奧羅同為服裝史專家,在歐洲歷史服飾研究方面頗有建樹,由他們參與合著的《十七世紀婦女服裝樣式》,被業界認為“將西方服飾研究推進了一大步”。盧卡·考斯蒂里奧羅表示,“因為我們從事服裝史的研究,所以我們能夠接觸到大量的歷史服裝文物。因此,我們不會通過照片、圖片來‘模仿’大革命時期的服裝,而是從樣式到制作,都會真實遵從那個時代服裝應有的樣子”。
“這套仆人服裝和這頂貴族帽的蕾絲,用的都是‘上了年紀’的面料,有一二百年的歷史。”在古董服裝秀上,盧卡·考斯蒂里奧羅為媒體展現幾件用古董布料制成的戲服。“這些面料編織的方式、紋樣與現代布料非常不一樣,而且,現代的布料廠早已不再生產這樣的布料。很幸運,我們在古董店找到了它們。而之所以我們沒有用現代的布料做替代,是因為經常觀看歌劇以及熟悉大革命歷史淵源、看過那個時期繪畫作品的觀眾,對那個時期人物的服飾非常了解。作為一部真實主義歌劇,我們必須要準確還原那個時代的服裝,要讓觀眾看到我們的服裝經過了嚴謹的歷史研究。同時,我們在對每個人物的服裝制作上也同樣嚴謹,不會因為這是主演的服裝或者小角色演員的服裝,就會在制作工藝上有所差別”。
《安德烈·謝尼埃》的全部服裝于4月中旬從英國運抵北京,4月下旬就已經展開了演員試裝和服裝修改工作。盧卡·考斯蒂里奧羅說,“不論在中國還是之后在美國演出這部歌劇,這些服裝都需要根據不同國家演員的體型特征進行修改。特別要提到的是,國家大劇院在此次服裝修改過程中的工作非常專業”。(完)


故宮三百年銅缸被情侶刻字“秀恩愛”:已報警
銅缸右側的兩個銅環把手之間,刻著一個愛心桃,愛心桃...
東方中文網:看東方 觀天下
東方中文網(http: dfzw net )簡稱東文網,是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