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城盆地首次確認一處特大型龍山時期遺址
最后更新:2015-05-14 23:30:13來源:山西晚報本報訊(山西日報記者 王荔)5月6日至8日,“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山西陶寺、周家莊遺址現場研討會在運城舉行。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中國國家博物館和陜西、四川、浙江、河南、山西等省參與“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項目的國內最頂級的專家學者約50余人參加了這次研討會。在對襄汾陶寺遺址、絳縣周家莊遺址發掘現場和近年來各自出土的文物進行實地考察后,圍繞兩大遺址的重要發現成果,與會專家通過發掘成果匯報、現場提問、討論交流、集體總結的方式召開學術研討會,進一步論證晉南地區在中華文明起源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位于汾河東岸、塔爾山西麓的襄汾縣陶寺遺址,總面積300萬平方米,擁有大中小面積不等的三座城址。因出土有大量的陶器、石器、玉器、骨器和木器特別是彩繪龍盤、黿鼓、特磬、寫有文字的彩繪陶壺、土鼓等重量級文物而引起世人關注。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歷經30余年的田野考古工作,該遺址及其周圍先后發現了超大型聚落群、超大型墓葬、觀象臺、宮城和大型夯土基址等重要發現,是“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重點研究對象之一。5月6日,與會考古專家重點對陶寺遺址最新發掘的宮城城墻及其遺跡現象進行考察。據專家研究,陶寺遺址對復原中國古代階級、國家生產的歷史及探索夏文化,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周家莊遺址位于絳縣橫水鎮的周家莊、崔村等村落之間,總面積約400余萬平方米。是目前所知最大的史前遺址之一。2007年以來,由中國國家博物館田野考古研究中心與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運城市文物保護研究所組成的聯合考古隊,連年利用春秋兩季展開科學的田野發掘,目前已經取得較為豐厚的成果。據中國國家博物館考古部主任戴向明介紹,周家莊遺址的發掘,首次在運城盆地確認了一處特大型龍山時期遺址,并發現了巨型環壕這種大型的公共工程,這為確立該遺址中心聚落的地位提供了重要依據。周家莊聚落環壕內,發現了一處集中的房屋和大型墓地,且不同區域存在多處居址;墓地中墓葬成組分布,成人土坑墓與兒童甕棺葬共存,中間有集中的甕棺葬區。墓葬規模和結構不同,反映了一般社會成員中的身份差異。
據了解,“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是繼國家“九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夏商周斷代工程”之后,又一項由國家支持的多學科合作、研究中華文明起源的重大科研項目。繼一、二、三期工作之后,目前已進入第四期工作階段。


故宮三百年銅缸被情侶刻字“秀恩愛”:已報警
銅缸右側的兩個銅環把手之間,刻著一個愛心桃,愛心桃...
東方中文網:看東方 觀天下
東方中文網(http: dfzw net )簡稱東文網,是全...